21日,湖北宜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,选举产生了新一任市长。据了解,以全票当选市长的周森锋今年29岁,系湖北省目前年龄最小的市长。周森锋出生于1980年7月,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,研究生学历。
29岁就担任县级市市长,虽然“破格”的含义相当浓厚,但没有多少稀奇的感觉。
如果说周森锋的政途有什么“稀奇”的话,倒是他研究生一毕业就担任了副处级领导。因为,这样的“破格”,已经到了无“格”可破的地步。根据现行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》第七条第一款规定:提任县(处)级领导职务的,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。
我们不管襄樊市以怎样的方式吸引人才,也不管襄樊市对人才已经饥渴到何种程度,将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下子安排到副处级领导岗位,不仅欠妥,而且对其他大学毕业生也是一种不公。
可以理解的是,襄樊市做出这样的超常安排,可能主要基于这样两个方面的考虑,一是名牌大学、二是高学历。但是,具有名牌大学背景、高学历的人员并非只有周森锋一人,有的可能还拥有哈佛大学、剑桥大学、博士、博士后这样的背景,为什么单单对周森锋作出这样的安排呢?宜城市的“伯乐”们,是靠什么来衡量周森锋这匹“千里马”的呢?即便周森锋是一匹少有的“千里马”,在他们没有任何工作阅历的情况下,又是如何判断的呢?
据了解,近两年来,襄樊市已经引进了各类硕士、博士182人。我们不清楚的是,其他引进的硕士、博士都是如何安排的?有多少人象周森锋一样,刚刚工作就被安排到副处级乃至更高的领导岗位?
也许,襄樊市有关部门可以把这种超常规的安排称作是思想解放、工作需要,但是,再思想解放、工作需要也不能采用这种“填鸭式”的安排方式,将一名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安排到副处级领导岗位。要知道,在一个地级市,要想提拔到副处级领导岗位,不知要经历多少坎坎坷坷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,甚至要忍受多少屈辱。但是,周森锋却轻而易举地就得到了这一政治待遇。
如果同样的条件下,由于工作业绩的好坏、工作能力的高低形成了地位的不同,谁也不会有怨言,也不能有怨言。但是,周森锋的“异军突起”,完全是因为宜城市的“特殊安排”而造成的,那么,对其他引进的人才而言,就不是鼓励,而是打击了。
我们说,引进人才,首先要给人才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,让他们在平等竞争中施展自己的才华,发挥自己的水平。很多大学生、研究生、博士生为了一个村官、为了一个事业编制和公务员编制,需要经历无数次考试、无数次答辩、无数次审查,但是,周森锋却如此轻而易举就得到了一个副处级领导岗位,又如何让这些大学生心平呢?
笔者毫不怀疑周森锋的能力,也不怀疑周森锋的敬业精神,只是对襄樊市这种“超常规”的举动感到纳闷。
不拘一格固然可喜,过于出格就不可喜了。但愿周森锋能够不辱使命,做一名真正的“破格”人才。